陈行军,13年快速消费品行业经验,服务国内一线快消品牌多年(统一、加多宝等),熟悉各种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渠道问题解决专家 。现任北京与果酒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我个人一直服务饮料企业,近半年才跨界酒水,所以下面都是行外说行内,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说中国酒业状况,首先,得知道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什么?
1.高膨胀,物价上涨;2.反腐倡廉这些都影响酒价;3.粮食安全;4.社会的两极分化。
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是6.9%,CPI是3%。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环境下, 2015年中国酒业的业绩是怎么样的?从几组公布的酒业数据来看,行业的总增长率是5.4%。中酒协统计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89家,其中亏损企业299个,企业亏损面为11.12%,整个酒业的2015年只是勉强跑赢了CPI。遑论其他??跑不赢GDP只能证明企业亏损,跑不赢CPI只能证明企业犯罪,跑不赢M2只能证明企业无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整个国民经济在增长但是就你企业不增长,你就是跟不上时代,你就是在亏损;CPI都跑不赢,那等于你企业在亏损,因为每年钱都在贬值而你企业连货币贬值的速度都跟不上,不是犯罪是什么(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松下幸之助);跑不赢M2,你有多少业绩和利润都是赔本,因为银行不断放水,你不能水涨船高甚至远远高过,那么你的资产就被稀释了,企业不是无能是什么???
实话说,中国白酒企业不过是在85前的老酒民里面相爱相杀,就这三四亿的老人家成天被白酒企业折腾!有人说白酒探底逆势上涨之类,简直是混账话。白酒企业说我在年轻化,我在时尚化,我也在小瓶化,我也在低度化,你以为想有就有,逛青楼啊!大爷当惯的企业,除了耍流氓的自嗨外你觉得会跟年轻消费者轻松沟通??!!
中国的85后是物质丰富的一代,白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说中国白酒企业对85后几近两亿的消费者无能为力,所有的白酒企业都在讲品质讲出身讲情怀讲格调,跟85后的消费者有毛关系。当老酒民十年后还剩下多少?年轻人不断成长白酒企业就能抓得住??
个人认为,白酒(私藏定制是小众)两个方向:地产、特色。地产酒两个方向:本地强势化,特产名片化!特色酒两个方向:本地功能化,特色强势化!从更高的角度看待白酒企业的发展可能更具现实意义。以下绝不是危言耸听!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链,价值链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产生的裂变!环境经济学重点是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自然制约。所有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两点之上:人或组织是理性“经济人”,资源是稀缺的。从两者的交合观点来说,中国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酒精,白酒企业不断上码生产线释放产能)会不断掏空中国的粮食储备安全和农业耕地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白酒或黄啤事实上已经成为危害中国粮食储备安全和自然环境最大破坏的推手。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生存是第一的需求,中国不断城镇化的结果就是耕地萎缩和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及各种因素导致粮食减产日益严重),而且白酒企业在产品价值链中过度鲸吞社会财富(资本论对这个有精彩论断,看白酒企业利润就知道),造成酒企及行业客户的大爷式野蛮生长。中国企业大多是用行业标准最低限度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来保证企业的超额利润,就像我们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底线一样,技术创新不过是拮取超额利润的噱头。
社会不停在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会因为某个企业或行业标准停滞,你不改变,只会被跨界的淘汰。你若逆势,无非被时代车轮碾成灰!你若大爷,最后也总是历史的尘埃!